碳三-氬凡德瓦爾分子的電子激發態角彎曲振動態的振動初分解研究

2022-03-02

期刊: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作者: Yi-Jen Wang and Yen-Chu Hsu

題目: Vibrational predissociation in the bending levels of the à state of C3Ar

研究說明: 從16個碳三-氬凡德瓦爾分子的譜帶中觀察得振動初分解現象並可歸納出兩種形式。其中一種振動初分解現象-碳三碎片的振動能高且振動態符合|Δv| = 1, |ΔP| = 1的規則,P是碳三的電振角動量。另一種,碳三碎片的振動能低。振動初分解並不遵守軌域角動量守恆。所觀察的|ΔP|的規則可以偶極誘發偶極模型解釋。大部分的碎片振動態分布不符合間隙定理,我們認為這些振動初分解發生於臨界且涉及振動模的變動,這些現象未曾在間隙定理裡考慮過。

GWTC-3目錄和O3b觀測結果發表

2021-11-09

期刊: LIGO Caltech

作者: Yuki Inoue

題目: GWTC-3 Catalog and O3b Bulk Strain Data Release

研究說明:

GWTC-3, 第三個重力波訊號源目錄

2021-11-09

期刊: LSC

作者: Yuki Inoue

題目: GWTC-3, 第三個重力波訊號源目錄

研究說明: GWTC-3 (the 3rd Gravitational-Wave Transient Catalog)是重力波偵測器LIGO, Virgo與KAGRA所收集的第三個重力波訊號源目錄。 GWTC-3額外增加了從2019年11月到2020年3月中重力波偵測器在第三次聯合觀測後半段(簡稱O3b)所偵測到的重力波事件。GWTC-3象徵著重力波觀測至今所累積的最完整目錄。

Underlying mechanism for exchange bias in single-molecule magnetic junctions

2021-10-03

期刊: Phys. Rev. Research 3, 033264

作者: Yu-Hui Tang*, Bao-Huei Huang

題目: Underlying mechanism for exchange bias in single-molecule magnetic junctions

研究說明: 我們結合第一原理計算以及由中央大學物理系自主開發的磁電傳輸計算程序(DFT+JunPy+LLG),成功預測在單分子磁性接面中的交換偏移效應,同時,其磁翻轉特性不但可以透過外加電流,亦可通過拉伸應變來操控。透過緊束模型的分析,發現其決定性因素是由分子/磁性電極所提供的介面自旋選擇特性。我們相信這個新開發的DFT+JunPy+LLG計算方法可以有效幫助次世代多重調控且節能的自旋傳輸元件之設計與開發。

能量電子對於一氧化碳冰晶的衍化作用

2021-07-13

期刊: Astrophy. J., 889, 57 (2020)

作者: C.-H. Huang, A. Ciaravella, C. Cecchi-Pestellini, A. Jiménez-Escobar, L.-C. Hsiao, C.-C. Huang, P.-C. Chen, N.-E. Sie, and Y.-J. Chen

題目: Effects of 150–1000 eV Electron Impacts on Pure Carbon Monoxide Ices Using the Interstellar Energetic-Process System (IEPS)

研究說明: 在實驗室中透過電子束照射一氧化碳冰晶發現大量的碳長鏈和長鏈碳氧化物在冰晶中生成。此結果可以類比海衛一與冥王星上季節性的揮發性物質如氮氣、甲烷與一氧化碳在冬季時凝華成冰帽受到如太陽風或大氣宇宙射線作用產生一次電子的粒子在極地撞擊冰晶,並驅使著揮發性物質所形成的冰塊中進行化學反應。這些長鏈化合物會在夏季進入大氣,透過光化反應形成碳氮化合物增加大氣中的化學複雜度。

X射線對於太空中複雜有機分子生成的影響

2021-07-13

期刊: Astrophy. J., 879, 21 (2019)

作者: A. Ciaravella, A. Jiménez-Escobar, C. Cecchi-Pestellini, C. H. Huang, N. E. Sie, G. M. Muñoz Caro, and Y. J. Chen

題目: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find out more The Institute of Physics, find out more Synthesis of Complex Organic Molecules in Soft X-Ray Irradiated Ices

研究說明: 透過紅外光譜和質譜的量測發現,許多複雜有機分子可經由X射線照射之水、一氧化碳,以及氨的混和冰晶中產生,如異氰酸甲酯(CH3NCO)、甲酰胺(HCONH2)和甘氨酸(C2H5NO2)。這些含氮分子皆曾在宇宙當中的原恆星、原行星盤等被觀測到,且這些物質為形成天文生物學中相當感興趣的糖和氨基酸的基礎分子。因此,X射線對於研究生命的起源是相當好的方法之一。

Group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Pseudo-Hermitian Quantum Mechanics with Lorentz Covariance and c → (infinity) Limit

2021-07-09

期刊: Symmetry 13, 22 (2021)

作者: Suzana Bedic, Otto C. W. Kong, and Hock King Ting

題目: Group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Pseudo-Hermitian Quantum Mechanics with Lorentz Covariance and c → (infinity) Limit

研究說明: 我們用對稱理論方法寫下了具有 Minkowski度量算符子的新“相對論”量子力學,並且完美地嵌入了“非相對論”理論。它帶有一個量子Minkowski時空的非交換幾何圖像。

Shift a laser beam back and forth to exchange heat and work in thermodynamics

2021-06-22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11, 4394 (2021)

作者: John A. C. Albay, Zhi-Yi Zhou, Cheng-Hung Chang, and Yonggun Jun

題目: Shift a laser beam back and forth to exchange heat and work in thermodynamics

研究說明: 許多長期、基本的熱及功相關的微觀”Gedankenexperiment (思想實驗)” 仍未被探索,部分原因是缺乏快速和高度精確的實驗技術來調節微觀世界中的溫度和位能。我們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方法,透過移動單個鐳射束同時控制位能和溫度,並演示了各種熱力學過程和微觀熱機。這項技術將為檢驗這一領域的不同理論思想鋪平道路。

鐵的電子自旋態會不會影響地球深部碳循環?

2021-05-19

期刊: Phys. Rev. B 103, 054401 (2021)

作者: Han Hsu, Christian P. Crisostomo, Wenzhong Wang, and Zhongqing Wu

題目: Anomalous thermal properties and spin crossover of ferromagnesite (Mg,Fe) CO 3

研究說明: 一般相信,含鐵碳酸鎂 (Mg,Fe)CO3 是下地函的主要攜碳礦物,且此礦物中的鐵在下地函的溫度壓力下會發生自旋態轉變。物理系徐翰教授研究團隊近期的計算結果顯示:伴隨著鐵自旋態轉變,含鐵碳酸鎂的種種熱力學性質 (密度、熱膨脹、彈性、比熱、熱傳導等) 會發生劇烈的異常變化,可能進一步影響地球深部碳循環。

不只是能量分子

2021-04-27

期刊: Molecular Cell, 73, 143-156 (2019)

作者: Yingying Pu, Yingxing Li, Xin Jin, Tian Tian, Qi Ma, Ziyi Zhao, Ssu-yuan Lin, Zhanghua Chen, Binghui Li, Guang Yao, Mark C. Leake, Chien-Jung Lo, and Fan Bai

題目: 不只是能量分子

研究說明: 我們提出一個新概念,細菌的休眠深度,是由於不同ATP濃度降低引起的不同程度蛋白聚集所引起,此舉有助於細菌抗藥性